望江南 其十七 红桥春游词

虹桥好,画舫树中移。
万缕轻黄珠户映,半篙柔绿绣帘垂。
春昼日迟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江南》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词。词牌为《其十七》,由清代董元恺所作。该词以虹桥、画舫和春游为主题,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

  1. 作者简介
  • 董元恺,字子方,号石田,江苏无锡人。他是一位著名的文人,擅长诗词,对绘画也有研究。他的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 作品原文
  • 虹桥好,画舫树中移。万缕轻黄珠户映,半篙柔绿绣帘垂。春昼日迟迟。
  1. 作品赏析
  • 画面感:该词通过“虹桥好,画舫树中移”等描述,营造了一个和谐优美的春日画面。虹桥作为桥梁的象征,连接两岸,而画舫则增添了诗意和画面感。词中的“树中移”和“半篙柔绿”等细节描写,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 情感表达:通过对春日景物的细腻描绘,作者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词中的“春昼日迟迟”,不仅描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也暗示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留恋。
  1. 文化背景
  • 《望江南·其十七·红桥春游词》创作于清朝,那时的社会环境相对稳定,文化艺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词作反映了当时文人的生活和审美情趣,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望江南其十七 红桥春游词》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也是一幅生动的春日画卷,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展现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