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武昌

武昌城头昼飞鵩,白日无光鬼声哭。
鬼哭声何悲?
似言贼寇破城时。
城中老稚都编管,男者从军女守陴。
贼威远震,其虐已甚。
胡弗遁逃,城门有禁。
禁者伊谁常抚军,临江屋宇皆遭焚。
攻城得地贼欢喜,武昌吏民同日死。
君不见,黄鹤楼一炬休,鹦鹉洲万尸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哀武昌》是明朝诗人董平章所作的一首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武昌城的惨状,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的深深忧虑。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1. 诗人简介
  • 董平章,字仲达,号静斋,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其文学作品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诗歌原文为“武昌城头昼飞鵩,白日无光鬼声哭。鬼哭声何悲?似言贼寇破城时。城中老稚都编管,男者从军女守陴。贼威远震,其虐已甚。胡弗遁逃,城门有禁。禁者伊谁常抚军,临江屋宇皆遭焚。”
  • 注释解析:诗中的“武昌城”指的是当时的首都南京,而“昼飞鵩”可能指的是太阳或乌鸦,象征着昏暗无光的景象。“白日无光”则形容了战争期间的混乱和不公。“鬼哭声”可能是指因战乱死亡的人们的声音。“贼寇破城时”则直接描述了战争的残酷和毁灭性。“城门有禁”指的是战时对出入的限制。最后一句“城门有禁”可能指的是由于战争的影响,人民不得随意外出,只能留在城内,等待战事结束。
  • 译文:在昼间的阳光下,乌鸦成群飞过武昌城头,白日失去了往日的光彩,只有阴森的哭声回荡在空中。这些哭泣声似乎在诉说着战争带来的悲哀——当叛军攻破城池时,无数无辜的生命消逝。城内的老幼都被强行编入军队,而那些能够自保的则被迫留守,守卫城墙。尽管敌军的威势远播,但人民的苦难并未停止。如果人们不逃离,就只能忍受这无尽的苦难,直到胜利的到来。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董平章在《哀武昌》中运用了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通过对武昌城头的描绘,抒发了他对当时社会动荡和政治黑暗的深切感受。他巧妙地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同时,诗歌还采用了烘托渲染等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和感人。
  • 主题深刻:这首诗的主题深刻而广泛,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还揭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和痛苦。通过对武昌城的描述,诗人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和社会现实的担忧,以及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这种深沉的主题使得《哀武昌》成为了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文学作品。
  • 语言精炼:董平章在《哀武昌》中的用词非常精炼而富有力量,每一个词句都经过精心挑选和雕琢,以最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最深的情感和最丰富的内涵。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使其成为一部传世的经典之作。
  • 情感真挚:董平章在《哀武昌》中的情感真挚而感人至深。无论是对战争带来的苦难的同情,还是对国家命运的担忧,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真挚的情感使得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并与诗人产生共鸣。这种情感的传递使得《哀武昌》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心灵的慰藉。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此诗创作于北宋末年,那时的社会正处于动荡不安之中。黄庭坚的《次韵子瞻武昌西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焦虑情绪。这一时期的政治动荡、社会变革以及外敌入侵都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和挑战。在这种背景下,诗人通过创作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以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反思和关注。
  • 历史事件:武昌城在历史上多次遭受战乱的破坏。例如,元末农民起义爆发时,武昌城就曾遭到大规模的破坏和蹂躏。这些历史事件不仅给人民带来了灾难和痛苦,也激发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思考和关注。因此,《哀武昌》中所描述的武昌城的景象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 作者背景:董平章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文学作品常常反映出深刻的历史思考和社会观察。他在《哀武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正是基于对当时社会现实的认识和体验。他通过对武昌城景象的描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这种深刻的历史意识使得《哀武昌》成为了一部具有历史价值的文学作品。
  1. 后世影响
  • 文学地位:《哀武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反映社会现实、表达个人情感的古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哀武昌》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主题内涵,受到了后世读者和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赞誉。许多研究者对这首诗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对其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和分析。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本生动的历史教材。它让我们了解到南宋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同时也提醒我们要珍惜和平、关注国家的命运。通过学习这首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认识社会、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 文化传承:董平章及其作品《哀武昌》在中国古典文学和文化传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他们的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内涵,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灵感和借鉴。通过研究和传承这些经典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

《哀武昌》不仅是一首描写特定历史场景的古诗,更是一幅展现当时社会动荡与人民苦难的画面。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沉的思想内涵,成为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