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旅月

最是邮亭明月冷,茫茫云树凄迷。
天高孤雁背人飞。
谁家翻苦调,按拍奏梁伊。
正值新丰还买醉,醉时壁上留题。
短檠剔尽马停嘶。
故乡才入梦,茅店又闻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临江仙·旅月》是清人万锦雯的作品,描绘了旅途中的孤寂与思乡之情。这首词作于清代,作者万锦雯,字云绂,号怀蓼,江苏宜兴人,顺治十二年(1655年)进士,曾历任浙江于潜县令等职。下面是对《临江仙·旅月》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临江仙·旅月》的创作背景是词人万锦雯在一次旅途中,面对邮亭、明月和茫茫云树,感受到深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词中的“天高孤雁背人飞”一句,生动地描绘了天空中孤雁的远行和孤独,而“谁家翻苦调,按拍奏梁伊”则展现了词人在异乡听到的悲凉音乐,增添了旅途中的凄凉氛围。

  2. 艺术特色:《临江仙·旅月》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细腻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整首词以月亮、云树、孤雁为载体,表达了词人对家乡的思念和旅途的寂寞。通过对景物的细致描写,词人将内心的感受化作一幅幅画面,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同时,词中的“短檠剔尽马停嘶”一句,通过马的嘶鸣,传达出旅途的疲惫和辛酸。

  3. 历史影响:《临江仙·旅月》在历史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它不仅展示了词人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这首词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被后人传颂并研究。

  4. 赏析价值:《临江仙·旅月》不仅是一首表达旅途孤独和思乡之情的词,也是一首充满诗意和艺术美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该词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把握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深意。

《临江仙·旅月》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和丰富意象的词作,它不仅展现了词人万锦雯的个人情感,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文学才华,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