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张尔成少参署中

高斋竹柏漏声残,促席停杯兴未阑。
千里风尘惊短鬓,十年供奉忆同官。
霜深卫水云帆壮,雪满天雄玉麈寒。
北斗共瞻新气象,故人几许在长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张尔成少参署中》并非汤斌的作品,而是明代张家玉的诗词作品,具体创作于南明弘光时期。该诗通过描绘早梅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故园的深切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下面将从多个角度详细探讨这首诗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1. 作者简介
  • 张家玉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其生平不详,但据传为官清廉,颇有政绩。他的诗歌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风格清新脱俗。
  1. 诗词原文
    春暖南枝早亚衙,半枝疏影上窗纱。
    故园今夜三更月,香发罗浮几树花。
    十月十七夜同黄明南佥宪饮陈敦贤少参舟中联句
    灯影船窗夜漏声,酒酣人醉梦乡情。
    故园千里心常在,明月千寻意自盈。
    风送梅花过江海,雪飞松柏入云程。
    此身虽寄他乡客,犹忆东山旧日名。

  2. 诗词赏析

  • 意境高远:张家玉在诗中通过对早梅的描绘,展现了一幅清雅脱俗的画卷。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情感真挚:诗中的“故园”一词多次出现,显示出作者对家乡的无尽思念。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郁的怀旧气息。
  1. 文学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张家玉的这首《饮张尔成少参署中》创作于南明弘光时期,这个时期社会动荡,文人多有怀才不遇之感。诗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与对现实的无奈,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思想情感。
  • 艺术特色: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出诗人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早梅的描写,不仅展现了其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1. 历史影响
  • 文化传承:张家玉的这首《饮张尔成少参署中》作为明代文人诗词的代表之一,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其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方式,为后世文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视角。
  • 后世评价:历史上对张家玉的评价褒贬不一。《饮张尔成少参署中》本身作为一首优秀的文学作品,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可忽视,它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记录,也是对特定历史时期的生动反映。

《饮张尔成少参署中》不仅因其艺术价值受到赞誉,更因其背后蕴含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而值得深入研究和传承。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理解这首古诗的背景、内容及艺术特色,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文学素养,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