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髻梳来时样妆,如何面色漆同光。
嘱卿且莫回头顾,赢得人称俏丽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高髻梳来时样妆,如何面色漆同光。
嘱卿且莫回头顾,赢得人称俏丽娘。
《山西妇女爱梳高髻而面色多粗黑因诗以嘲之》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讽喻诗。这首诗通过对山西妇女梳高髻、面多黑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批评。
原文如下:
山西妇女喜梳妆,高髻云鬟白如霜。
不知头上来不得,惟解使君意下狂。
这首诗中的“山西”、“梳妆”、“高髻”等词语,都是指当时的风俗习惯。其中,“高髻”是一种古代妇女流行的发型,通常将头发扎成高高的发髻,以示庄重。而“面色多粗黑”则是对山西妇女外貌特征的形象描述。
作者通过“不知头上来不得,惟解使君意下狂”这两句诗,则揭示了当时社会风气的问题。这里的“使君”是指地方长官或上司,而“狂”则表示过于放肆、不守规矩。因此,作者认为山西妇女之所以喜欢梳高髻,并不是出于自身的爱美需求,而是为了满足上司的喜好。这种风气不仅影响了她们的外貌,也影响了她们的行为举止。
《山西妇女爱梳高髻而面色多粗黑因诗以嘲之》这首诗通过对山西妇女梳高髻、面色多粗黑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问题。同时,这首诗也是白居易讽喻诗风格的代表作之一,体现了他对当时社会问题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