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唁项羽四首 其四

西渡程途历几千,拔山有力亦徒然。
闺门义烈皆称勇,左右愁伤即是贤。
终古祠堂王号愤,千秋庙貌县名迁。
回首故园成春梦,一片苍凉隔暮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唁项羽四首 其四》是清代诗人温权甫的作品,此诗以项羽为题,通过西渡程途、拔山有力等意象,表达了对英雄项羽的怀念与敬仰。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1. 作者介绍:清·温权甫。该诗创作于清代,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深切缅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
  2. 诗歌原文:西渡程途历几千,拔山有力亦徒然。闺门义烈皆称勇,左右愁伤即是贤。终古祠堂王号愤,千秋庙貌县名迁。回首故园成春梦,一片苍凉隔暮烟。
  3. 诗歌赏析:这首诗通过对项羽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英勇无畏的形象。诗人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和对逝去历史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于英雄命运的惋惜以及对历史变迁的无奈感叹。
  4. 艺术特色:《和唁项羽四首 其四》在艺术表现上独具匠心。诗人采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将项羽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西渡程途”和“拔山有力”等词句,不仅描绘了项羽的壮志豪情,也体现了诗人对英雄理想的追求。而“闺门义烈”、“王号愤”等词语则进一步凸显了项羽忠贞不渝、刚毅果敢的性格特点,让人感受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和唁项羽四首 其四》不仅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更通过项羽这一历史人物,传达了一种超越时代的英雄情怀和对历史英雄的深刻反思。这首诗不仅仅是对项羽个人的颂扬,更是一种对英雄精神的传承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研究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