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载故人音问隔,忽从凤诏见题名。
邠风七月陈王业,辽沈三官设水衡。
官散略同樵与隐,时危甚赖战兼耕。
袅蹄麟趾思平准,留意诸山有见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几载故人音问隔,忽从凤诏见题名。
邠风七月陈王业,辽沈三官设水衡。
官散略同樵与隐,时危甚赖战兼耕。
袅蹄麟趾思平准,留意诸山有见荣。
熊秉三希龄得东三省财政官以长句寄之’是一首七言绝句,由清代诗人郑文焯创作。该诗全文为:
熊秉三希龄得东三省财政官以长句寄之
熊希龄者,满洲人,字秉三,湖南湘乡也。少从师游学京师,年二十挂冠不仕。尝主讲长沙城南书院,一时名流多出其门。晚岁家居讲学,自号“抱一老人”云。
《清史列传》称其“博雅好士,尤精于经术”。著有《春秋谷梁传注》、《周礼补注》、《汉宋诸子平议》、《春秋左传旧注疏证》等书。
在这首诗中,郑文焯通过简洁的笔触勾勒出了熊希龄的形象——一个才华横溢但选择隐退的人。他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儒家思想有着深入的研究。此外,他还曾担任过财政官员,管理着东北地区的财务。然而,由于政治环境的变迁和个人信仰的原因,他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文字传达了作者对熊希龄这一历史人物的敬仰和怀念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