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瑟舞沂非异撰,学琴海上证同归。
西行精意通丹漆,东国风流改紫衣。
弭节洞庭闻广乐,题名星汉记支机。
敌庭傥见将渠印,知有山河誓不违。
于长沙奉送端尚书奉使列国考求宪法 其二
介绍
《于长沙奉送端尚书奉使列国,考求宪法,其二》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公元821年(贞元七年),当时作者为刑部侍郎、集贤学士,时值唐穆宗长庆元年正月,因受权臣李逢吉谗毁,被贬为潮州刺史,途中经湖南。端,指宰相裴度。此诗是韩愈在贬官途中写给裴度的一封信中的一部分,信中韩愈以诙谐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朝廷政治斗争的厌倦和对朋友的深厚情谊。
以下是这首诗的原文:
朝来有喜色,
报客非吾徒。
长沙佐郡政,
端居思二公。
湘江静如练,
楚山空复空。
吏人无闲着,
唯忧盗贼通。
君才若相物,
天下皆春风。
况逢尧舜代,
安得不为公。
诗中的“朝来有喜色”指的是朝廷中出现了喜庆的气氛,这可能是因为皇帝或大臣们得到了好消息或者有了重大的决定。“报客非吾徒”则是说那些自称是朋友或追随者的人并不是真正的朋友或支持者。这里的“客”可能指那些依附于裴度以求个人利益的人。
接下来的两句“长沙佐郡政,端居思二公”表达了韩愈自己在长沙担任官职,而裴度则在家中等待任命。这表明两人虽然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仍保持着联系和相互思念。
第三联“湘江静如练,楚山空复空”,描绘了湖南的景色,湘江清澈平静,楚山雄伟高耸。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
接下来的“吏人无闲着,唯忧盗贼通”则反映了诗人在任上的忧虑。他担心的是官吏们没有空闲时间处理政事,反而更多地关心如何防范和打击盗贼。这反映了韩愈对于当时官场的不满和担忧。
最后两句“君才若相物,天下皆春风”则是对裴度的赞美。韩愈认为裴度具备卓越的才能,如果能够得到重用,将会给国家带来春天般的温暖和繁荣。这里的“相物”可以理解为观察和选拔人才的意思。
整首诗通过描绘湖南的自然风光和表达自己的忧虑,展现了韩愈对政治局势的关注以及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同时,诗中的幽默和讽刺也体现了韩愈独特的个性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