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馆凄然念俶装,秋宵应是此宵长。
屠羊返国辞三事,陇鸟衔恩问上皇。
驼铎未摇冈替戾,螺舟先受渡颠当。
霸书万字无人读,我欲因之验海王。
发上海别李亦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上海别李亦元》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曾广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与思绪。下面是对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曾广钧,字重伯,又号伋庵、伋安,湖南湘乡人,是曾国藩的长孙。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进士,同年改任翰林院编修。甲午战争后,官至广西知府。他的一生充满了政治变迁和家族荣耀的经历。
诗歌原文:旅馆凄然念俶装,秋宵应是此宵长。屠羊返国辞三事,陇鸟衔恩问上皇。驼铎未摇冈替戾,螺舟先受渡颠当。霸书万字无人读,我欲因之验海王。
诗歌解读:《发上海别李亦元》不仅展现了曾广钧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对时代背景的深刻感悟和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通过对“秋宵”、“屠羊”、“陇鸟”等意象的精心运用,诗人传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诗中的“霸书万字无人读”反映了当时社会知识分子的孤立无援,而末尾的“我欲因之验海王”则透露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豪情与追求。
历史背景: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对于理解其深层含义至关重要。曾广钧身处清末民初的社会变革时期,面对国家的动荡和个人命运的起伏,他以诗歌形式记录了自己对时代的反思和对个人命运的关注。
《发上海别李亦元》不仅是曾广钧文学作品中的佳作,也是研究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领略到中国传统诗歌的艺术魅力,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