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游金山

挺秀江南第一山,孤云回首梦魂闲。
紫髯道士不相识,黄鹄仙人时往还。
去日林亭莺燕换,旧题苔藓鹧鸪班。
冥冥飘影烟江阔,胜迹归心去住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游金山》是曾广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

在文学的海洋中,诗歌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读者。这首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背景介绍:

曾广钧(1866年-1929年),字重伯,号伋庵,湖南湘乡人。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清朝的翰林院编修。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科举考试到仕途生涯,再到晚年的作品创作,都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艺术的追求。

《重游金山》是曾广钧于清末近现代初创作的。此诗通过描绘金山的自然美景及历史传说,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乡的深厚情感。诗中的“孤云回首梦魂閒”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在面对金山时所引发的思绪与感慨。此外,诗中的“紫髯道士不相识,黄鹄仙人时往还”则赋予了金山以神秘色彩,增添了诗意。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种回顾。通过对金山的吟咏,曾广钧传达了对过往时光的怀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情感的表达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也折射出了社会文化的变迁和历史的沉淀。

对于现代的读者来说,了解曾广钧的《重游金山》不仅能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还能启发人们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同时,这首诗作本身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缩影,展示了古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

《重游金山》是曾广钧创作的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七言律诗,它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为读者所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