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归去来,凝凝清静退。
一世风流照映人,不须更惋文章碎。
大道多歧语不欺,河汾讲席至今疑。
瓣香别有沉吟处,欲榜荒山孺子祠。
寄题朱九江先生祠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题朱九江先生祠堂》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李梦阳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作于天顺二年(1458年),当时李梦阳任南京礼部郎中兼翰林院检讨,他到江西抚州去祭奠已故的父亲李梦龄的陵墓。他在抚州朱氏家族的宗祠里游览了一番,并写下了这首七言诗。
下面是该诗的全文:
朱九江先生祠堂记
吾闻南昌朱先生名九江,字仲升,世有德义。
余尝游其家,问先生祠堂在上饶,余往观焉。
今复来,谒祠堂,而朱公之子名大韶者为余设几案。
大韶之母曰孺人,亦雅善,且知书,能道朱公遗风,
乃为余具酒食而去。
余与朱公皆学于曾子门人,曾子之道,可以贯百氏也。
然犹未及见朱公,则朱公死矣;今又不得见之,哀哉!
于是乎书其文,刻诸石。
凡所为见于文章,无非心之所发,而未尝敢自谓也。
若夫以文会友,若夫以友辅仁,若夫推赤心置人腹中,
如其道也,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大韶孝友恭谨,温良谦俭,有大节出焉。
余固知此儿者,虽不敏,必有后于朱公者也。
余读《孟子》,曰:“好尽伦。”
孟子之时,天下之士君子,皆得志于齐。
独闵子盖、漆雕开、舜之徒,不得志于齐。
于是南游于楚,东之越,西使于秦,北游于燕、赵,
尚得行周公之道也。
若夫牵于毁誉以为可否,而自以为是则是之非之者,
不足以知圣人之理。
故《中庸》之言,子曰:“道二:日慎独,
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今朱公卒然而起,斯盖发愤之所为作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