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潜归去来,凝凝清静退。
一世风流照映人,不须更惋文章碎。
大道多歧语不欺,河汾讲席至今疑。
瓣香别有沉吟处,欲榜荒山孺子祠。
这首诗是一首题咏祠堂之作,通过陶渊明与朱九江的关系,来抒发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品德的敬仰。
逐句释义:
- 寄题朱九江先生祠堂:这是诗人为朱九江先生的祠堂所题写的诗作。
- 陶潜归去来,凝凝清静退:这里提到“陶潜”,是指陶渊明,他是东晋时期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归去来”意味着归隐山林。陶渊明选择回归自然,远离世俗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纯净。他选择了退隐的生活,远离喧嚣的城市生活,寻求一种心灵的平和与宁静。
- 一世风流照映人,不须更惋文章碎:这里的“风流”指才华横溢,风采出众。诗人认为陶渊明的才华和风采足以照耀后人,无需感叹自己的文章已经破碎不堪。陶渊明的作品在当时就已经非常有名,而且他的作品一直流传至今,仍然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大道多歧语不欺,河汾讲席至今疑:这里的“大道多歧”,意指人生的道路有很多选择,每个选择都有不同的方向和结果。陶渊明的人生道路选择了一种适合自己的方式,即隐居田园,过一种清贫但充实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在当时被视为不符合主流价值观,因此被一些人质疑。然而,诗人并不因此而动摇,反而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
- 瓣香别有沉吟处,欲榜荒山孺子祠:这里的“瓣香”指的是祭祀时点燃的香火。诗人在这里用花瓣来比喻香火,表示对逝去的人深深的怀念和敬仰。诗人想要在荒山上建立一座孺子祠,用以纪念那些像陶渊明一样有才华、有道德的人。这个计划表明了诗人对这些人深深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译文:
寄题朱九江先生祠堂
陶渊明辞官归隐,心无旁骛,享受着内心的清净和平。他一生的风采犹如阳光照耀大地,无需担忧自己才华的衰败。人生的路途多种多样,但他坚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尽管河汾讲席的争议至今未消,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对于逝去的陶渊明,诗人怀着深深的敬仰之情,想要为他建一座孺子祠以示纪念。
赏析:
这首诗是对朱九江先生祠堂的题咏之作,通过对陶渊明的赞美和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友谊和崇敬之情。诗中运用了许多典故和象征手法,如“归去来”、“风流照映人”等,既表现了陶渊明的高洁人格,也展现了诗人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此外,诗中的意象丰富,如“花瓣”“芬芳”等,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值得一读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