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陌临流意已凄,一年芳物不堪题。
回塘水落鸳鸯冷,废井秋荒络纬啼。
四角回文还向里,东南初日渐坐西。
条桑百结罗敷怨,自卷绡衣爱整齐。
【注释】
废:毁坏,废弃。度陌:过小道。临流:面对流水。回文:指四角回文诗。坐西:即“坐西南”,指东南初日的方位在西边。条桑百结:即织成桑条百结。罗敷怨:指罗敷女对爱情的埋怨。自卷绡衣:指自爱整洁。
【赏析】
这是一首写女子思念之情的诗。诗人用“废陌”“水落”“秋荒”等词来描绘女子所处的环境,通过“意已凄”“不堪题”等字句表达出女子因相思而痛苦、悲伤的心情。整首诗以四角回文的形式展开,表达了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女子内心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第一联:“度陌临流意已凄,一年芳物不堪题”。诗人首先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女子走过小道,面对着流淌的溪水,内心充满了凄凉之感。她看着一年的美景已经无法再提笔书写,因为那些美好的事物都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记忆。这里的“度陌”“临流”都是动词,表示动作;“意已凄”则表达了女子的内心感受;“一年芳物不堪题”则进一步强调了女子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怀念之情。这一联主要表达了女子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二联:“回塘水落鸳鸯冷,废井秋荒络纬啼”。接下来,诗人又描绘了一个更为凄凉的场景——池塘里的鸳鸯因为水面的干枯而显得冷清,废弃的井边秋草荒芜,蟋蟀(络纬)在哀鸣。这里的“回塘水落”与上联的“度陌临流”形成了呼应,都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环境的怀念;“鸳鸯冷”“秋荒络纬啼”则分别描绘了鸳鸯的孤独和蟋蟀的哀鸣,进一步渲染了凄凉的氛围。这一联主要表达了女子对美好环境的怀念和无奈的情绪。
第三联:“四角回文还向里,东南初日渐坐西。”诗人在这一联中巧妙地运用了四角回文的手法,使得整首诗的结构更加严谨和谐。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尽管外界环境已经变得如此凄凉,但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物所动。这里的“四角回文”是诗歌的一种独特形式,需要读者认真品味才能领会其妙处。
第四联:“条桑百结罗敷怨,自卷绡衣爱整齐”。最后,诗人以女子织成桑条百结的情景来表达她的心声。她虽然身处困境,但仍然坚持自己的原则和信念,不为外界所动摇。同时,诗人也借女子自卷绡衣来展示自己的整洁和自律。这里的“条桑百结”和“罗敷怨”都是关键词,它们分别代表了女子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译文】
走过小径,面对流水,心情已经变得非常凄苦。一年中的美景已经无法再提笔书写,因为那些美好的事物已经成为了过去的记忆。池塘里的鸳鸯因为水面的干枯而显得冷清,废弃的井边秋草荒芜,蟋蟀(络纬)在哀鸣。采用四角回文的手法,将整首诗的结构安排得恰到好处。尽管外界环境已经变得如此凄凉,但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不为外物所动。我自爱整齐的装束,喜欢保持自己的整洁和自律。
【赏析】
这首诗以女子的口吻表达了自己的思念之情。全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同时,诗歌也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意象,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女子的情感世界。
这首诗采用了四角回文的形式,使得诗歌的结构更加紧凑和谐。这种形式在中国古代诗词中并不常见,因此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同时,四角回文的形式也使得诗歌的节奏更加明快,有助于突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这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达女子的情感。诗人首先描绘了女子走过小径、面对流水的场景,通过这个场景来表达女子的内心感受——心情已经变得非常凄苦。接着,诗人又描绘了池塘里的鸳鸯、废弃的井边的秋草等景物,通过这些景物来进一步强调女子的内心情绪——无法再提笔书写美好的事物。这些景物的选择也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通过它们来表达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这首诗还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比如,诗人采用了四角回文的形式来组织诗句,使得诗歌的结构变得更加严谨和谐。同时,诗人也通过反复使用“水”、“秋荒”、“鸟鸣”等词语来加强诗歌的节奏感和情感表达。
这首采用四角回文形式的诗作《废陌》,通过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女子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同时,诗歌的艺术手法也具有创新性和表现力,使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