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
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金陵痘神庙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曾国藩并非文学家,而是清朝的政治家、军事家,曾任两江总督等要职,他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他的散文和诗歌创作上。而严保庸则是清代的戏曲创作家、学者,以善诗联画闻名。以下是文学作品《金陵痘神庙联》的具体内容:
作品背景:《金陵痘神庙联》是曾国藩在同治年间所题写的对联,这副对联被镌刻于金陵(今南京)的痘神庙内,用以祈求神明保佑人们平安无灾。这对联的创作背景与当时的战乱和疾病流行有关,曾文正作为湘军的领袖,其幼孙曾患重病需要祈求神灵的庇佑,因此这对联也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
对联内容:《金陵痘神庙联》的内容是:“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这副对联蕴含了深厚的佛教思想。第一句“善果证前因”表达了一种因果报应的观念,认为行善者会有好报,恶行则会有恶果。第二句“拈花参妙谛”则体现了禅宗中的“拈花一笑”之意,意指通过领悟佛法的真谛来达到心灵上的解脱和平静。整副对联既有宗教的色彩,又有深刻的哲理意味,反映了作者对世间万物的理解和期待。
文化意义: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其内容往往蕴含着作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对于曾国藩而言,这副对联不仅仅是文字的组合,更是他对当时社会的观察和对未来的期许。对于后世来说,这副对联不仅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一种反映,也是中华文化传统中关于道德、信仰和哲学思考的重要体现。
《金陵痘神庙联》作为曾国藩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社会和文化意义,而且在今天仍然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它不仅是对历史的一种回顾,也是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启示,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有积极向上的态度,相信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