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果证前因,愿斯世无灾无害;
拈花参妙谛,惟神功能发能收。

【注释】

金陵:今江苏南京一带,因六朝时建都于此,故称。痘神庙:供奉痘神的神祠。

【赏析】

这首诗的大意是:善行结下好果报,愿这世界没有灾难。悟得佛性参妙谛,唯有神明能发能收。诗前两句颂扬佛教中的因果报应,第三、四句颂佛性,末句颂神明之妙用。

首联“善”字领起,总括全诗。“善”,指佛教中所说的“善因”,是指人的善良行为;“果”,指佛教所说的“善果”,是指人的良好结果或结局。“证”即证明、领悟。此二词连用,是说善因善果,这是佛教的基本观念,也是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颔联紧承上联,进一步申说。“愿”字领起,表达了诗人的愿望。“斯世”,这个世界;“无灾无害”,即没有灾害和祸害,意即人间太平,社会安宁。“拈花参妙谛”,拈花示众,是佛祖为了启发弟子们悟道,而故意作出的一种示范动作,这里用来比喻佛祖以慈悲之心来启迪众生。“惟神功能发能收”,只有神明才具有开发和回收的能力。这里也含有佛祖在人间教化众生,使人们觉悟的意思。

尾联“惟”字领起,与颔联“愿斯世”相对应,再次强调作者的愿望。“唯”,只是、仅仅。“神明”,指佛祖的智慧和威力。此二词连用,是说只有神明才能开发出人们的善心,又能收回人们的恶念。最后一句是对前面内容的补充和总结,意思是:只要人们能够觉悟,就能得到神明的帮助与指引。

整首诗通过颂扬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佛性以及神明的作用,表达了作者对人间太平、社会安宁的美好祝愿以及对人们觉悟的殷切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