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来殊不适,日落独登楼。
西北看辽沈,东南望海陬。
苍茫怀百代,浩荡足千愁。
画肚思长策,嗟余肉食谋。

注释:

  1. 昨来殊不适,日落独登楼:昨晚来时身体不适,独自登上高楼。昨日,即前日;昨来,指前几日;殊不适,即身体不适,不舒适。
  2. 西北看辽沈,东南望海陬:向西看辽沈(今辽宁沈阳),向南看海角,海的尽头。辽沈是今辽宁省,在东北;海隅是今广东湛江一带,在东南。
  3. 苍茫怀百代,浩荡足千愁:茫茫然怀想千百代的历史,浩荡无边,足见忧愁之多。苍茫,广大而迷蒙貌;百代,世代很多;浩荡,广大无边;足,足够、够得上;千愁,极多的忧愁。
  4. 画肚思长策,嗟余肉食谋:用画腹(喻人有才学)去思考国家的长久计策,可叹我等只是吃着粮食的小人。画腹,比喻人有才学;长策,国家长远的计策;嗟,叹词;余,“吾”之谦辞;肉食,指当权者,这里借指朝廷中的衮衮诸公。
    赏析:
    此诗是明末杨廷和的咏怀之作。他早年与李攀龙齐名,号称“李李”,是“后七子”之一。但后来因依附权贵、党争失败而被罢官归乡,晚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对朝政已无兴趣,因而作了不少抒发感慨和不满的诗词。
    首联点明了时间、地点和心情。“昨来殊不适,日落独登楼”,写自己昨天不舒服,独自一人登上高楼远眺。“殊不适”是说自己的身体不适,这一句看似简单,却蕴含深意。诗人在这里以自己的身体状况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殊不适”三字既写出了自己身体的不适,也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日落独登楼”则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独自登楼的情景。这里的“独”字,不仅表现出诗人的孤独,还表现了他的无奈和失落。
    颔联“西北看辽沈,东南望海陬”,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从西到东,描绘出一幅壮丽的画面。“西北看辽沈”指的是诗人站在高楼之上,向西眺望辽阔的辽沈大地。这里的“辽沈”既是地名,又象征着国家的命运。“东南望海陬”则是诗人向东方望去,目光所及之处是浩瀚的海洋。这里的“海陬”也是地名,代表着国家的边疆。诗人通过这样的视角,将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达了他对国家的担忧和忧虑。
    颈联“苍茫怀百代,浩荡足千愁”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内心世界。这里,诗人用“苍茫”来形容自己怀想的历史长河,用“浩荡”来形容自己心中无尽的忧愁。这里的“苍茫”和“浩荡”都是用来形容历史的长河和诗人内心的感受。而“怀百代”则是说诗人在怀想历史的同时,也在怀念着百代的人和事。这里的“百代”是一个泛指,包含了无数代的人和事。诗人通过对百代的思念,表达了他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尾联“画肚思长策,嗟余肉食谋”则是诗人对自己的处境和使命的一种反思和批判。这里,诗人用“画肚思长策”来形容自己虽然拥有才能和智慧,但却无法施展才华,只能空有其表。而“嗟余肉食谋”则是说诗人感叹自己只是一个吃着粮食的普通人,无法为国家做出真正的贡献。这里的“肉食谋”是对那些只知享乐、不知进取的官员们的讽刺和批评。诗人通过这样的反思和批判,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望。
    整首诗以诗人的视角,通过描绘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诗人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幅壮丽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和反思。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