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刘绎母联

七州团练使,八座太夫人,爱日忽颓,乡里荣哀天下羡;
哲嗣名状元,曾孙新进士,文星环绕,高堂福寿古来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刘绎母联》是清代诗人曾国藩创作的一副楹联,旨在悼念一位贤良的母亲,通过对其生平的回顾,表达了对这位母亲深厚感情和崇高敬意。下面将具体介绍该楹联:

  1. 楹联内容
  • 第一部分:“七州团练使,八座太夫人。”描述了刘绎(或其母亲)在地方上的卓越贡献,被尊称为“团练使”,显示其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同时,“八座太夫人”则突出了其在家中的地位与影响。
  • 第二部分:“爱日忽颓,乡里荣哀天下羡;哲嗣名状元,曾孙新进士,文星环绕。”这部分详细描绘了母亲的光辉事迹及其对家族的深远影响。母亲的慈爱如同太阳般温暖,她的去世让乡里感到悲伤,整个国家都为之哀叹。而她的儿子刘绎不仅在学业上取得了成就,更成为科举考试中的状元,他的曾孙也考中进士,家族因此获得了荣耀和福泽。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 楹联的作者是清朝著名诗人、政治家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是清王朝晚期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文学巨匠。曾国藩的诗作广泛流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时代背景: 清朝末年,社会动荡不安,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曾国藩的创作往往带有强烈的现实关怀和社会责任感。
  1. 文化意义
  • 文学价值:楹联本身作为文学作品,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意象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这种形式在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方面具有特殊的魅力。
  • 社会影响:《挽刘绎母联》不仅仅是对个人母亲的追思,更是对整个社会的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它反映了人们对高尚品德、无私奉献和家庭教育的重视。
  1. 艺术特点
  • 语言风格:楹联语言简练而不失深意,既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传统美德,又融入了诗人的个人情感。
  • 意象运用:楹联中大量使用了自然意象和人文象征,如日月、星斗等,这些意象丰富了作品的层次和深度,使其不仅仅是一篇简单的悼念文字,而是一次心灵上的触动和思考。

《挽刘绎母联》不仅是一份悼念母亲的挽联,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艺术表达。通过对这位伟大母亲的缅怀,反映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孝道的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对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历史以及诗歌艺术的人来说,这副楹联都是宝贵的资源。通过对它的学习与理解,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