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生

我年廿四登乡贡,始与刘蓉相追陪。
延津双剑忽会合,深夜挂壁鸣风雷。
勋名自谓淩管乐,文采何曾怯邹枚。
岂知羲和鞭日月,头上光阴火急催。
老刘偃蹇不称意,酸寒一衿初受裁。
我虽置身霄汉上,器小仅侪瓶与罍。
立朝本非汲黯节,媚世又无张禹才。
似驴非驴马非马,自憎形影良可咍。
中天广殿镵云开,飞甍结搆要群材。
倦眼相遍天下士,焉知吾国有颜回。
李生年少风骨峻,骁腾汗血龙所胎。
平地一朝能九仞,欲与老刘争崔嵬。
万里辞家来从我,如金受冶玉受锤。
斲轮只有一心喻,献璞翻为两足灾。
世上升沉日千变,得失于我何有哉。
朝来告别问何往,迎妇塞外祠高禖。
长安自是别离海,新婚便作锦绣堆。
离情吉语双惝恍,新诗妙句干琼瑰。
我有一言生听取,冰蘖乃为福之媒。
富贵绮罗遭鬼瞰,忧患可以坚筋骸。
陈平终非贫贱客,王章莫忘辛苦怀。
边关十月雪黏天,劝生为我尽一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答李生》是韩愈于唐代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在这部作品中,韩愈不仅详细阐述了自己的文学观念,还结合自己的写作经验,为李翊提出了写好文章的具体条件和方法。下面将介绍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韩愈与李翊之间的通信发生在唐德宗贞元十七年(西元801年),当时韩愈正致力于文学创作,而李翊则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对李翊的提问给予了详尽的回答,形成了《答李生书》。
  2. 内容概述:《答李生书》一文系统地阐述了韩愈的文学观和写作原则。韩愈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是决定其表现形式的首要因素,强调“气盛则言宜”的观点。同时,他也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在于不断地学习和修养,以及树立“立言”的志向。此外,韩愈还在文章中强调了修改和求新的重要性,提倡“惟陈言之务去”的创作理念。
  3. 文学特色:虽然《答李生书》是以书信体写成的论说文,但韩愈在文中的语言表达却颇为形象生动。他的文笔绵密而不露痕迹,语言形式与内容情感相得益彰。韩愈在这篇文章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文章在表达观点时既具有深度又富有诗意,体现了他独特的文学风格。
  4. 文化意义:韩愈在《答李生书》中提出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理论不仅在当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而且对宋代以后的各种文学流派和风格也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韩愈的文学思想和实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答李生书》不仅是韩愈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可以深刻理解韩愈的文学观念,掌握写作技巧,提高文学修养,从而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