忮求诗二首 其二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
在约每思丰,居困常求泰。
富求千乘车,贵求万钉带。
未得求速偿,既得求勿坏。
芬馨比椒兰,磐固方泰岱。
求荣不知餍,志亢神愈忲。
岁燠有时寒,日明有时晦。
时来多善缘,运去生灾怪。
诸福不可期,百殃纷来会。
片言动招尤,举足便有碍。
戚戚抱殷忧,精爽日凋瘵。
矫首望八荒,乾坤一何大。
安荣无遽欣,患难无遽憝。
君看十人中,八九无倚赖。
人穷多过我,我穷犹可耐。
而况处夷涂,奚事生嗟忾。
于世少所求,俯仰有馀快。
俟命堪终古,曾不愿乎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忮求诗二首》是曾国藩的作品。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性嫉妒与贪婪的深刻理解,以及知足常乐的人生哲学。

从内容上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比喻和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嫉妒和贪婪的恶果。《忮求诗二首 其二》中的“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这几句诗句,直接点明了贪婪的危害。同时,诗中也传达了一种人生态度,即在物质追求和精神满足之间找到平衡,避免过度的欲望对个人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从文学价值来看,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既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士大夫的精神风貌的反映。这首诗不仅在当时有着重要的社会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然能给人们带来启示和思考。

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来看,曾国藩作为晚清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诗歌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现象。这首诗的创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问题,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因此,研究《忮求诗二首》不仅有助于了解曾国藩的生平和思想,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

《忮求诗二首 其二》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情感的真实写照,更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佳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不仅能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