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三

文笔昌黎百世师,桐城诸老实宗之。
方姚以后无孤诣,嘉道之闲又一奇。
碧海鳌呿鲸掣候,青山花放水流时。
两般妙境知音寡,它日曹溪付与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其三》是一首表达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和不舍之情的诗作。这首诗出自清代政治家、诗人曾国藩之手,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友情的珍视。下面将对《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其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曾国藩:字伯言,号涤生,湖南湘乡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是湘军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以《曾国藩家书》广为流传。
  1. 诗歌原文
    金门混迹发苍苍,从此菰蒲岁月长。
    人世正酣争夺梦,老翁已泊水云乡。
    自𬙆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
    祇恐诗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

  2. 诗意解析

  • 金门混迹发苍苍:这句表达了诗人与世无争、远离世俗纷扰的心境。金门,常指代隐逸之地,这里可能寓意着作者选择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方式。
  • 从此菰蒲岁月长:菰蒲,指代水边生长的植物,常用来象征隐逸。这里的“岁月长”意味着这种生活方式将会延续很长时间。
  • 人世正酣争夺梦:“人世正酣”描绘出社会纷争激烈、人们追逐名利的场景;“争夺梦”则暗示了这种追逐往往只是一场虚幻的梦境。
  • 老翁已泊水云乡:这里的“泊”字有停泊、归宿的意思,表明诗人已经找到了自己心灵的归宿。水云乡可能象征着一种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
  • 自𬙆素业衡轻重:“自𬙆素业”指的是诗人自己的学问与事业。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成就的一种认识,认为名利并非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内心的平和与淡泊。
  • 久觉红尘可悯伤:“红尘”通常指代繁华的尘世,而“悯伤”则传达了诗人对此深感同情和悲哀的情感。这表明诗人对世间的争斗和不公感到痛心疾首。
  • 祇恐诗名天下满:“祇恐”是一种担心的情绪,表明诗人害怕自己的名声会过于响亮,导致被世人所累。
  • 九州无处匿韩康:“九州”泛指整个国家,而“匿韩康”中的“韩康”是指传说中的隐士韩康,这里意味着在这样一个喧嚣的世界中,诗人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可以让自己隐居的地方。
  1. 诗歌鉴赏
  • 情感深沉:这首诗充满了诗人对朋友离别的深厚情感,以及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
  • 意象丰富: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如“菰蒲”、“水云乡”,形成了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反映了诗人超脱世俗的心态。
  • 哲理意味深长:诗中的“自𬙆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都透露出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展现了深刻的哲理性。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其三》是曾国藩在送别挚友时写下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而且展示了他深邃的文学修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作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告别,更是一次心灵的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思考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