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二

徵君绝学冠寰瀛,又见文孙树立宏。
六叶弓裘传柏枧,百年耆旧数宣城。
缅怀仁庙虚前席,尽访鸿儒佐太平。
岂独当时能感激,至今臣子涕纵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二》是清代文学家曾国藩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通过对梅伯言的赞美,表达了对友人深厚情谊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

“征君绝学冠寰瀛”,此句直接点明梅伯言在学问上的卓越成就,堪比古代的圣贤。“又见文孙树立宏”则进一步描绘了梅伯言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能传承文化,为后世树立典范。“六叶弓裘传柏枧”,借用“六叶”象征其学问深厚,而“柏枧”则是地名,暗示梅伯言的成就与地方紧密相连,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第二句“百年耆旧数宣城”,则赞颂梅伯言作为一位资深的长者,在同辈中的地位崇高。“缅怀仁庙虚前席”,表达了诗人对先贤的怀念之情,同时指出梅伯言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这些传统美德。“尽访鸿儒佐太平”,意味着梅伯言广交贤才,共同辅佐国家治理天下,展现了他的宽广胸襟和远大志向。

第三联“岂独当时能感激,至今臣子涕纵横”揭示了梅伯言的影响力跨越时空,至今仍能激励后人,让人感动落泪。整首诗歌充满了对梅伯言才华和品格的赞誉,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二》不仅展现了曾国藩对梅伯言的高度评价和深厚的感情,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学术和文化传承的重视。通过这首诗,人们可以窥见晚清时期文人的精神风貌和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与传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