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混迹发苍苍,从此菰蒲岁月长。
人世正酣争夺梦,老翁已泊水云乡。
自翻素业衡轻重,久觉红尘可悯伤。
祇恐诗名天下满,九州无处匿韩康。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是曾国藩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了深厚的哲理和历史感。
曾国藩在这首诗中表达了对梅伯言的深厚友情以及对其才华的高度评价。诗中的“文笔昌黎百世师”指的是梅伯言的文学成就堪比唐代著名文人韩愈。而“桐城诸老实宗之”则说明他在桐城古文运动这一重要文学流派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种评价不仅仅局限于个人才华的称赞,更代表了对整个桐城派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维护。
诗中提到“方姚以后无孤诣”,这里的“方姚”指的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他与欧阳修、苏轼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可见曾国藩对梅伯言的评价超越了时代,达到了一种文学高峰。这种评价不仅是对梅伯言个人成就的认可,也反映了作者对整个文学界的一种期望和理想。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发现,其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教育意义。它不仅是对个人才华的认可,更是对文学传统、文化传承的一种尊重和弘扬。
曾国藩的《送梅伯言归金陵三首》不仅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他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对人才的珍视。通过这样的文学作品,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及文学对社会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