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郭筠仙浙江四首 其二

碣石逶迤起阵云,楼船羽檄日纷纷。
螳螂竟欲当车辙,髋髀安能抗斧斤。
但解终童陈策略,已闻王歙立功勋。
如今旅梦应安稳,早绝天骄荡海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郭筠仙浙江四首》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战略家和文学家曾国藩的作品之一。诗中的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友情以及国事的深刻思考。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曾国藩(1811年—1872年),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是中国近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及文学家。他不仅是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更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在文学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
  2. 诗句原文:碣石逶迤起阵云,楼船羽檄日纷纷。螳螂竟欲当车辙,髋髀安能抗斧斤?但解终童陈策略,已闻王歙立功勋。
  3. 诗歌解读: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处境的深切感慨。首句“碣石逶迤起阵云,楼船羽檄日纷纷”,描绘了一幅战争频繁、局势动荡的画面,象征着国家的不安和动荡。次句“螳螂竟欲当车辙,髋髀安能抗斧斤?”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力回天、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和悲愤。第三句“但解终童陈策略,已闻王歙立功勋”则展现了诗人对于有志之士的赞赏,即使身处逆境,也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有深沉的忧国忧民之情,又有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
  4. 历史背景:曾国藩的生平经历,特别是他在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军事斗争,为这首诗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背景。他在镇压太平天国的过程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韧的性格,这也反映在他的诗歌中。同时,曾国藩本人也是一位杰出的文人,他的诗作也深受人们的喜爱。
  5.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是其政治理念和哲学思想的体现。它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态度,对于后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同时,它也是中国近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寄郭筠仙浙江四首》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部蕴含深厚历史文化价值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曾国藩的人生态度和精神风貌,同时也能从中汲取到面对困境时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