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九日龙山登高

戏马台荒莫问津,且移双屐上嶙峋。
非无白社能留客,只恐黄花解笑人。
远水孤帆期范蠡,夕阳衰草吊春申。
登临底事伤怀抱,倚醉还欹漉酒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九日龙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该诗:

  1. 作品原文
    九日齐山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 作者介绍
    杜牧(803年—约852年),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用词造句,以豪放的笔调描写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感受。杜牧的诗作广泛流传于后世,其代表作有《阿房宫赋》、《过华清宫绝句三首》等。
  3. 作品背景
    《和九日龙山登高》是杜甫为安慰友人张祜而作,当时张祜仕途不顺,情绪低落,杜牧在诗中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及对人生无常和命运多舛的感慨。
  4.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这首诗通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等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而又壮丽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高山之上,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 意象生动: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如“风急”、“天高”、“猿啸哀”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 意境深远:《和九日龙山登高》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超越现实困境的哲学思考。
  1. 历史评价
    这首诗被后人评为杜牧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更因其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受到赞誉。它展示了杜牧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因此,《和九日龙山登高》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愁绪的诗,更是一首蕴含着深邃哲理与人文情怀的佳作。

《和九日龙山登高》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情感基础的文学作品,也是一首艺术上极具价值的诗歌。它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思考,展示了一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