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竹枝词 其六

空传崖蜜滑如饴。
浪说宫中进荔枝。
光福杨梅洞庭橘,吴王当日饷西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姑苏竹枝词 其六》是清代彭孙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古代苏州地区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当地文化特色及历史故事,增添了诗作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下面将从不同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解析:

  1. 诗人简介
  • 彭孙遹生平:彭孙遹(1631-?),字骏孙,号玉泉,江苏无锡人,清代诗人、文学家。他出身书香世家,精于文史,与陈维崧等文人有深厚的交谊。
  • 作品风格:彭孙遹擅长写景抒情诗,尤以描写江南水乡景色见长,其作品多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且语言优美,情感细腻。
  1. 诗歌原文与注释
  • 原文展示:空传崖蜜滑如饴。浪说宫中进荔枝。光福杨梅洞庭橘,吴王当日饷西施。
  • 注释说明:在这首诗中,“光福”指的是今天的苏州市光福镇,“洞庭橘”则是指产于洞庭湖的橘子。而“吴王当日饷西施”则是传说中吴王夫差为了讨好美人西施曾进贡过这些地方的特产。
  1. 诗歌赏析
  • 意境描绘: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了苏州地区特有的自然景观和物产,展现了一种宁静而又生动的江南水乡风情。特别是通过描述当地的特产,间接地展示了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 艺术手法:彭孙遹运用了典型的古典诗词修辞手法,如对比(如“光福杨梅洞庭橘”,其中“光福”与“洞庭”形成对照)、借古讽今(通过提到吴王的典故暗示历史的变迁)以及使用象征(将当地的特产作为某种美好事物的代表)等。
  1. 历史背景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时期,具体时间为不详,但可以推断是在诗人游历或生活于苏州期间所作。
  • 地域文化:苏州作为江南地区的重要城市,自古以来便是经济和文化的重镇。这里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为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社会环境:在清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增加,江南地区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这也为诗人提供了更多的灵感来源。

《姑苏竹枝词 其六》不仅是一首描绘苏州地区自然风景和物产的诗歌,更深层次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地方的历史底蕴。通过对这首诗及其作者的介绍,不仅能了解到清代苏州的社会风情,也能领略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独特韵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