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十七首 其六

支公好畜马,阮生好蜡屐。
所好故不同,各自成奇癖。
并负旷远名,俱有高世迹。
终胜王安丰,时时理筹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怀十七首其六》是魏晋时期诗人阮籍的作品,创作于三国鼎立的动荡时期,表达了他对时局的忧虑和自身命运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阮籍,字嗣宗,三国时期魏晋之际的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咏怀十七首》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他内心的苦闷与追求。该诗的创作时间约为公元263年,正值三国战乱频繁、政治斗争激烈的背景下。
  2. 诗歌原文
    梦飞九万里,
    举手叩天扉。
    正绥驰黄道,
    执戟护紫薇。
    氛翳有时见,
    廓清先一挥。
    引弓射天狼,
    血溅青云衣。
    功成酌北斗,
    日月有交辉。
    乞身但长揖,
    骖鸾愿旋归。
    一朝谢
  3. 作品鉴赏:《咏怀十七首》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著称,展现了阮籍复杂的内心世界。该诗通过一系列生动的画面和意象,如梦飞九天、手举天门、驾黄车驰行等,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理想和超脱现实的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深深的忧虑和不安,如“正绥驰黄道”、“执戟护紫薇”等句,反映了当时战乱和政治斗争给人们带来的压力。
  4. 主题思想:诗中所蕴含的思想深邃而复杂,既有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抗议,也有对个人命运和理想的追求。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对社会现象的隐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和平、宁静生活的渴望以及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美好愿景。
  5. 艺术特色:在艺术上,阮籍的《咏怀十七首》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技巧。他善于运用比喻、象征和拟人等手法,使诗歌富有诗意和哲理。同时,诗中的意境宏大、气象万千,给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例如,“手举天门”不仅形容了诗人的壮志豪情,也象征着他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咏怀十七首其六》不仅是阮籍文学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阮籍的思想情感及其时代背景,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