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生好毛羽,翩翾长傍庭中树。
只应终日抢榆枋,何得翻然上豪素。
画家名手不易逢,著笔用意各不同。
写生贵有生动趣,比似山水尤难工。
张穆晚年最入妙,点染翎毛皆逼肖。
风吹倦翼矫欲鸣,日射高枝犹振掉。
春阳迟迟花气新,黄鹂翠鹊飞向人。
清秋堂上图一展,霜眸下瞰低晴旻。
昔有林良与吕纪,擅此巧艺称绝神。
墨描彩绘俱有态,后来居上更轶伦。
山人家在东山下,六十无儿一茅舍。
片石当庭香草繁,白头意思亦潇洒。
贫难得食且莫忧,孤高自合相知寡。
此艺足成身后名,傲杀悠悠肉食者。
张穆水墨翎毛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张穆水墨翎毛歌》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诗歌,全文如下:小鸟天生好毛羽,翩翾长傍庭中树。只应终日抢榆枋,何得翻然上豪素。
这首诗通过“小鸟”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描绘了小鸟自由自在地在庭院中飞翔,其优美的羽毛与周围环境相得益彰。小鸟本应快乐地在榆木上嬉戏,但为何要突然飞向高远、坚韧的梧桐树枝?这不禁让人思考,鸟儿是否也懂得生活的道理,懂得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彭孙遹的诗歌风格独特,他善于运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情的笔调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在《张穆水墨翎毛歌》中,他巧妙地结合了自然描写和哲理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义。通过对小鸟的生活状态及其变化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无常、世事多变的理解与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生如鸟般,应该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不断超越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天空。
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界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探讨。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哲理意味,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与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