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鸟天生好毛羽,翩翾长傍庭中树。
只应终日抢榆枋,何得翻然上豪素。
画家名手不易逢,著笔用意各不同。
写生贵有生动趣,比似山水尤难工。
张穆晚年最入妙,点染翎毛皆逼肖。
风吹倦翼矫欲鸣,日射高枝犹振掉。
春阳迟迟花气新,黄鹂翠鹊飞向人。
清秋堂上图一展,霜眸下瞰低晴旻。
昔有林良与吕纪,擅此巧艺称绝神。
墨描彩绘俱有态,后来居上更轶伦。
山人家在东山下,六十无儿一茅舍。
片石当庭香草繁,白头意思亦潇洒。
贫难得食且莫忧,孤高自合相知寡。
此艺足成身后名,傲杀悠悠肉食者。

【注释】

①张穆:北宋著名画家,以水墨画见长,尤善写翎毛。②榆枋:木名,此处指榆树的枝条。③豪素:粗大坚韧的草。④名手:技艺高超的画师。⑤生动趣:生动活泼的趣味。⑥比似:比喻。⑦山家:隐于山林的人家。⑧林良(1608—1682):明代著名画家,与吕纪齐名。⑨吕纪:明代画家,与林良并称“林、吕”。⑩霜眸:如霜的眸子。⑪晴旻:晴朗的天空。⑫秋堂:秋日的庭院。⑬绝神:极其精巧。⑭彩绘:五彩绘画,多指宫廷中的御用绘画。⑮相知寡:相互了解的人很少。⑯傲杀:使对方非常傲慢。⑰肉食者:吃肉的人,比喻权贵。⑱此艺:此技。⑲身后名:死后的美名。⑳傲杀:使对方非常傲慢。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赞颂张穆的水墨画,抒发了对封建统治者的不满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全诗借古讽今,借赞张穆之艺来歌颂劳动人民的不屈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

这首诗是诗人在晚年所作的一首咏物诗。诗人先从张穆的水墨翎毛画谈起,称赞其精湛技艺,然后由表及里,由物及人。诗人赞美张穆的水墨画艺术,又感叹自己一生未能得遇知音,最后以张穆自喻,表达自己的理想。

第一首写张穆的水墨翎毛画。张穆擅长水墨画,尤其善于画禽鸟,他的画笔法独特,能抓住禽鸟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张穆水墨翎毛歌》中就写了他画的一只小鸟,它天生就有美丽的羽毛,在庭园中飞舞盘旋。这只小小鸟整天在树枝上抢着吃榆树叶子,却不肯飞到粗壮坚韧的大树上,更不愿意展翅高飞去向天空。它整天只想着要吃榆树叶子,而不想飞到天空中去。这真是一幅生动有趣的水墨画啊!第二首歌赞扬了张穆的艺术成就,认为他是一位难得一见的艺术大师。接着诗人把目光投向张穆本人,说他是一个孤高的隐士,没有多少知心的朋友,只能与山林中的鸟儿为伴。第三首写张穆一生坎坷不平的生活。诗人说他早年家境贫寒,六十岁才无儿无女,只好住在一间茅屋里。他虽然身居陋室,却依然保持一种潇洒自如的生活情趣。第四首写张穆晚年的艺术造诣。他画的翎毛栩栩如生,连风吹过都好像要振翅欲飞的样子;即使阳光照射在他画的枝头上,也好像要摇曳抖动的样子。第五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他在秋天的庭院里展示自己的作品。第六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他曾在山林中隐居下来,过着清苦的生活。第七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他虽没有儿女,却依然保持着一种潇洒自如的生活情趣。第八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诗人曾对他的画技赞叹不已,甚至超过了林良和吕纪两位著名的画家。他们都是绘画高手,技艺非凡。第九首写张穆晚年生活。张穆晚年生活在深山之中,远离尘世喧嚣,只有山林中的鸟儿陪伴着他。第十一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他在山林中居住了许多年以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终身栖身的地方。第十一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张穆晚年生活清苦,但他仍保持着一种豁达开朗的心态。第十二首写张穆晚年的生活。诗人曾对他的画作表示赞赏,认为他的画技非常高超,超越了当时所有的御用绘画大师。第十三首写张穆的生平。他出身富贵人家,但最终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远离了权力的中心。第十四首写张穆的生平。他一生都保持着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第十五首写张穆的生平。诗人曾对他画的鸟儿赞不绝口,认为他的作品已经达到了极高的境界。第十六首写张穆的生平。尽管张穆一生都过着艰苦的生活,但他却始终保持着一种豁达乐观的心态。

这首诗借古讽今,借赞张穆之艺来歌颂劳动人民的不屈精神,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赞美了张穆的水墨画艺术,又表达了诗人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