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月在林杪,哀蝉犹乱鸣。
暮云澹无色,依约一川平。
寻烟远自泊,汲石秋逾清。
徙倚江潭上,行吟空复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如下:

花石潭
孤月在林杪,哀蝉犹乱鸣。
暮云澹无色,依约一川平。
寻烟远自泊,汲石秋逾清。
徙倚江潭上,行吟空复情。

译文:

孤月挂在树梢,悲凉的蝉声还在不停地鸣叫。
傍晚的云彩淡薄无色,隐约地映照出一河平静的水。
寻找炊烟的地方悠然停泊,打水时感到清凉透心。
在江边徘徊吟咏,空余情感与自然相融。

注释:

  • 花石潭:地名,可能是王维的家乡。
  • 孤月在林杪(mào):月亮高悬在树梢之上。杪,树枝的顶端。
  • 哀蝉犹乱鸣:悲伤的蝉声仍在不停鸣叫。
  • 暮云澹无色:傍晚的云彩淡薄无色。澹,淡泊的意思。
  • 依约一川平:隐约地映照出一河的水面平缓如镜。依约,模糊而依稀的样子。
  • 寻烟远自泊:找地方做饭炊烟飘得很远。自泊,自在地停泊。
  • 汲石秋逾清:用石头汲取泉水,感觉比秋天更清澈。汲石,用石头打水。逾,超过。
  • 徙倚江潭上:在江边的沙滩上徘徊吟咏。徙倚,徘徊不前的样子。
  • 行吟空复情:行走吟咏时,内心充满了感慨。行吟,一边走一边吟咏。空复情,空虚而又带有感情。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王维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形成了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孤月”、“哀蝉”、“暮云”等,营造出一种静谧、幽美的氛围。同时,诗人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不仅停留在表面,更深入到心灵深处,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整首诗既表现了王维诗歌的典型风格,也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