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归与诸子亭中玩月再叠前韵 其一

逸兴清秋未有涯,倚阑相对月初斜。
樽前竞秀三珠树,笔底纷飞五色花。
满箧高文翻白雪,千山爽气合青霞。
明朝可惜江亭别,细雨平帆下浅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泛舟归与诸子亭中玩月再叠前韵”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亭中赏月的情景,以及他在月光下的逸兴和笔力。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空庭灯火逗虚檐,铃柝声寒入夜严。
    星转明河低照户,月移秋树暗窥帘。
    逸兴清秋未有涯,倚阑相对月初斜。
    樽前竞秀三珠树,笔底纷飞五色花。

  2. 诗歌解析

  • 空庭灯火逗虚檐:描述了夜晚庭院中灯光映照在空旷的屋顶上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
  • 铃柝声寒入夜严:描绘了深夜时分,门上的铃声伴随着寒风,显得格外凄凉。
  • 星转明河低照户:月亮升起,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上,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月移秋树暗窥帘:月亮渐渐移动,照亮了秋天的树木,仿佛在窥探窗帘后的世界。
  • 逸兴清秋未有涯:诗人在中秋之夜,心中充满了无限的遐想和感慨,这种情怀难以用言语表达。
  • 樽前竞秀三珠树:酒杯旁边摆放着三棵精美的树,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 笔底纷飞五色花:诗人挥笔如飞,笔下呈现出五彩斑斓的花鸟画,展现了他高超的艺术才能。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之夜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人的思念。
  1. 艺术手法
  • 描写细腻:诗人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中秋夜晚的美丽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 比喻生动: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手法,如“三珠树”、“五色花”,使得诗歌更加生动形象。
  1. 文化背景
  •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家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

《泛舟归与诸子亭中玩月再叠前韵》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彭孙遹的高超艺术造诣,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古代诗词的机会。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文化和文学的魅力,同时也能激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