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园二首 其二

闻唱吴歈早倦听,南园犹作片时停。
集贤旧苑春将暮,相国东门草自青。
芳树斜阳成晼晚,孤帆细雨极飘零。
朝来触目多惆怅,榆荚花残已满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南园二首·其二》是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其内容与自然景观、人生感慨和历史典故相关。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生平背景: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是晚唐时期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出生于郑州荥阳。李商隐擅长诗歌创作,尤其以骈文著称,文学价值高,被誉为晚唐诗坛的巨匠。
  • 创作风格:李商隐的诗风独特,语言精炼,感情深沉而含蓄。其作品多涉及对个人遭遇的沉思以及对历史的回顾,善于运用典故和比喻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1. 诗歌原文
  • 原文展示:《南园二首·其二》原文如下:“惟景于梦中相近分,卧来无睡欲如何。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纵使先生能一石,主人未肯独留髡。”
  • 诗句解读:第一句“惟景于梦中相近分”,表达了诗人在梦境中与美好景象的相遇,仿佛是在梦里与美好的事物有了某种亲近的联系。第二句“卧来无睡欲如何”反映了诗人因这种亲近感而产生的无法入睡的心境。第三句“儿童拍手闹黄昏”,描写了孩子们在黄昏时分的嬉戏场景,可能隐喻着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或是对当下生活的轻松愉悦。最后一句“应笑山公醉习园”,则引用了古代名士山简的故事,暗示诗人自己虽然怀才不遇,但仍保持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
  1. 艺术特色
  • 意境营造:《南园二首·其二》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情感,构建了一个既现实又梦幻的诗境。李商隐通过描绘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的结合,展示了人与自然之间微妙的关系。
  • 用典巧妙:该诗中的许多诗句都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例如,“惟有梦中相近分”中的“梦”字就暗示了与过去的联系;而“山公醉习园”则是引用了历史上山简的故事,增添了一层哲理的色彩。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这首诗不仅是李商隐诗歌创作的代表作,也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文化特质和社会背景。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情感的抒发,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特点,如文人的生活态度和对政治的不满等。
  • 审美价值:李商隐的诗歌以其精巧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他擅长使用象征和暗喻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高的艺术审美价值。

《南园二首·其二》不仅展现了李商隐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首诗是研究李商隐及其时代的重要资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