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鲇鱼山下

朝日被林邱,桑麻荫道周。
晨鸡鸣桂楫,新燕掠萍舟。
水市蚕初浴,山田麦未秋。
渐知乡郡近,三载遂刀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鲇鱼山下》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日出时分的景象,通过晨鸡鸣叫、新燕掠舟等生动的细节,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乡间画面。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次鲇鱼山下·朝日被林邱,桑麻荫道周。晨鸡鸣桂楫,新燕掠萍舟。水市蚕初浴,山田麦未秋。渐知乡郡近,三载遂刀头。
  • 朝日被林邱:太阳初升时被树林和丘陵环抱的景象。
  • 桑麻荫道周:桑树和麻树茂盛地覆盖了道路两旁。
  • 晨鸡鸣桂楫:早晨的公鸡在船边啼叫。
  • 新燕掠萍舟:新的燕子掠过水面的小船。
  • 水市蚕初浴:市场上开始卖新鲜的蚕丝。
  • 山田麦未秋:山上的田地里还未收割的麦子。
  • 渐知乡郡近:渐渐感到家乡的临近。
  • 三载遂刀头:三年后即将结束公务,返回刀剑之地。
  1. 作者介绍
  • 彭孙遹(1631-1700),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一位进士出身的官员,曾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中进士,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并授予编修等职。
  1. 诗歌鉴赏与赏析
  • 语言工整和谐:彭孙遹的诗歌在语言上追求和谐统一,他的诗作多以五七言的形式展现。
  • 香艳之作:彭孙遹的诗词多带有香艳的风格,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
  1. 文学价值及影响
  • 艺术特色:彭孙遹的诗歌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他在诗中的描绘细腻而富有层次,能够深刻地反映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
  • 文化贡献:作为一位清朝诗人,彭孙遹的作品不仅在当时受到重视,而且在后世也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次鲇鱼山下》作为一首描写乡间清晨美景的古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独特的艺术才华,也是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珍贵之作。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人们能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及其文学作品的独特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