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道中杂咏 其四

何事南安路,崎岖不可从。
披榛迷故道,伐木失前峰。
谷暗闻猿啸,林幽避虎踪。
东风一相借,目断岭云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西江道中杂咏其四》是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感受,还蕴含着深厚的情感与哲思。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彭孙遹,字骏公,号苇庵,江苏武进人,清代文学家、诗人、史学家。彭孙遹在清初文学创作上有着重要影响,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深受读者喜爱。
  2. 诗歌原文:何事南安路,崎岖不可从。披榛迷故道,伐木失前峰。谷暗闻猿啸,林幽避虎踪。东风一相借,目断岭云封。
  3. 诗歌鉴赏: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旅途中的自然景观和心理活动。首两句写路途艰险,无法继续前行;后三句则描绘了途中遇到的各种景象,如迷失方向、失去旧迹、听闻猿声等,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迷茫。最后两句通过“东风一相借”表达出一种希望和慰藉,而“目断岭云封”则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无奈与期盼。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4. 文化背景:清代是一个诗风多样的时代,文人墨客们的创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彭孙遹作为其中的一员,以其独特的文学成就和思想观点,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他的诗歌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感慨和思考,也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时代精神。
  5. 艺术特色:彭孙遹的诗歌在语言运用上讲究韵律和意境,善于运用象征和暗示等手法表达深层的含义。他的诗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观。这些特点使得他的诗歌成为后人研究和欣赏的重要对象,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西江道中杂咏其四》不仅展现了彭孙遹的诗歌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和自然环境的特点。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