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苦吟 其七十二 粉粥

裹腹从军诸葛粮,难途舂粉疗饥肠。
依稀退院山僧粥,豆麦成糜木碗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苦吟(一百一首并引)》是由明代诗人高启创作的一首诗,而非清代范承谟的作品。《百苦吟》是高启的代表作之一,共收录了其一百首诗歌,每首诗都以“百苦”为题,体现了高启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悟和艺术表达。

高启生活在明朝初年,他的诗歌以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思想内涵而著称。《百苦吟》中的每一首诗都是作者对生活、自然、社会等不同领域的深入观察和体验的结果。高启通过描绘生活中的各种苦难,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困境的深刻理解和同情。这些诗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世界。

在《百苦吟·粉粥》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的饥饿之苦。诗中写道:“展转无眠病莩俘,饥肠雷吼鬼揶揄。”表达了因长时间饥饿而难以入睡的痛苦,以及饥饿引起的剧烈不适感,如同受到鬼神的嘲笑。同时,诗人还提到了对粉粥味道的疑问:“不知粉粥如何味,半盏姜汤胜酪酥。”这反映了即使在极度贫困的情况下,诗人也试图寻找一些安慰,如喝姜汤可能比吃奶酪更让他感到舒适。

《百苦吟》不仅是高启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明代诗歌发展的一个缩影。它体现了明代诗歌注重写实、反映民生的特点,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通过对《百苦吟》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明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和社会价值。

《百苦吟(一百一首并引)》作为高启的一部重要作品,不仅是对其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珍贵遗产。通过对《百苦吟》及其代表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明代诗歌的特色和价值,以及高启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