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苦吟 其七十一 涤器

潦倒惭无犊鼻裈,饭馀涤器到墙根。
抛残剩汁皆愁味,若有文君惨断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苦吟 其七十一 涤器”是清代文学家沈上章所创作的一首七绝,这首诗以其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为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分析:

  1. 诗人背景
  • 沈上章(1627-1683),字子云,号秋水,浙江嘉兴人,清初著名文人、学者。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简练而富有哲理,深受后世读者的喜爱。
  1. 诗词原文
    穷途阮籍一竿裈,笑傲安能免俗根。我欲临流濯万里,几时白水可招魂。
    和百苦吟原韵 其七十一 涤器 清代 : 沈上章 穷途阮籍一竿裈,笑傲安能免俗根。我欲临流濯万里,几时白水可招魂。

  2. 诗词赏析

  • 意境深远:诗中“穷途阮籍一竿裈,笑傲安能免俗根。”通过阮籍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束缚的不满和反抗。阮籍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士,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最终选择了隐居生活,不被世俗所累。
  • 自我反思:“我欲临流濯万里,几时白水可招魂。”诗人表达了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他渴望像阮籍一样,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这种对自由的向往,也是许多文人墨客共同的心声。
  • 艺术特点:此诗在艺术上具有一定的创新,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这种形式简洁明了,便于传达诗人的内心世界。同时,诗中的意象和用词也十分巧妙,如“一竿裈”(指简陋的竹竿)和“白水”(指清澈的水)等,都巧妙地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百苦吟》中的《其七十一·涤器》是一首充满深意的诗歌,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也反映了清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这首诗值得深入品味和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文人心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