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意想阳春,刚到春来笑此身。
冻雪已消迟暮恨,寒花空忆小园贫。
炎方霁景推今日,多难题诗有故人。
漫道彩鞭喧令节,也知乱后各伤神。
和幼誉早春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和幼誉早春诗”是明朝诗人王邦畿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描绘了早春时节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王邦畿通过“僻径当深树,衡门带晚烟”开篇,营造出一种幽静深远的意境。这里的“僻径”和“深树”象征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之所,而“衡门”则给人以家的感觉,暗示着一种归隐的愿望。紧接着,诗人用“菊残初腊雪,香暖小寒天”描写了早春时节特有的景致。这里的“菊残”意味着冬天即将过去,菊花开始凋零,而“初腊雪”则描绘出了雪花覆盖大地的景象,为早春增添了几分清新的气息。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小寒”这个节气,展现了自然界由寒冷向温暖过渡的独特时刻。
在整首诗中,王邦畿不仅注重自然景观的描绘,还深刻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他通过“古意谁将复,幽怀世莫传”表达了对古典诗意的追求和个人情感的孤独,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遗世独立的情怀。这种情感在诗的最后一句得到了升华:“邀我共赏此佳辰,清歌一曲酒一尊。”这不仅仅是在赞美春天的美好,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王邦畿的《和幼誉早春诗》不仅以简练的文字勾勒出早春季节的生动景象,还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和生命哲理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古人对于生活的态度和哲学思考。这首诗作为中国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