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张淮山吏部

遥忆钓鱼台,园林向水开。
清风一下榻,明月共衔杯。
野鹤时相过,闲鸥亦往来。
昔年此风景,系马独徘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寄张淮山吏部》是一首元代的七言律诗,由杨载所作。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与张淮山吏部之间的深厚友谊,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1. 诗歌内容
  • 相遇的怀念: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回忆诗人与张吏部在钓鱼台园林相会的情景,描绘了两人间的亲密无间。”遥忆钓鱼台,园林向水开”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这次相遇的美好记忆。
  • 友情的珍贵:”清风一下榻,明月共衔杯”等句子则展现了两位文人墨客间的相互尊重与深厚的情谊。他们不仅在自然美景中畅饮谈心,更在彼此的精神世界中找到了共鸣。
  • 别离的哀愁:后半部则转入离别的情感,”系马独徘徊”等句表达了诗人在分别时内心的不舍与迷茫。诗中的“振翼光朝”、“握鉴衡治”等意象,赞美了张吏部在朝中的光辉形象和卓越才能。
  1. 艺术手法
  • 象征意义:诗歌中的象征元素丰富,如”凤鸾”、”兰蕙”等都是高雅植物,象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远大的志向。这些象征的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深度。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得整首诗既有景有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 语言精炼:杨载的这首诗语言精炼而含蓄,每个字、每句话都经过精心选择,既符合格律要求,又能深刻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这种语言的运用使得诗歌的艺术魅力更加突出。
  1. 历史背景
  • 元代社会氛围:元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代,政治相对稳定但文化多元。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文人之间的交往尤为频繁,这为诗歌的传播和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 文人群体:元代文人群体活跃,形成了以士大夫为核心的文化圈子。在这样的团体中,文人之间的交流互鉴尤为重要,这也为杨载等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 科举制度:元代虽然废除了科举考试,但文人依然通过其他途径展示自己的才华。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成为文人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重要媒介。

《寄张淮山吏部》是一首充满深情的七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精致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元代文人间的深厚友情和高远志向。这首诗不仅是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期许,其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