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和御制永定河元韵

无定河名古,南流自北京。
恍疑天上落,不肯地中行。
无事智方大,穷源季可并。
禹谟原可继,永永庆功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恭和御制永定河元韵》是清代鄂尔泰创作的一首诗,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的内容:

  1. 诗歌内容
  • 首句意境:首句“无定河名古”描绘了河流的历史与古老,暗示了河流的恒久与历史沉淀。
  • 次句意象:“南流自北京”表达了这条河流从北京出发向南流淌的景象。
  • 第三句哲理:“恍疑天上落”形容河水仿佛从天而降,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
  • 末句寓意:“不肯地中行”则表现出河水不愿意在地下穿行,强调了水的流动性和自然属性。
  1. 艺术手法
  • 押韵技巧:诗歌采用了五言律诗的格式,押庚韵,使得整首诗在音韵上和谐统一。
  • 意象生动:通过“天上落”、“不肯地中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手法,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表现力。
  • 哲理深刻:诗中的“无事智方大,穷源季可并”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和哲学思考。
  1. 作者背景
  • 鄂尔泰简介:鄂尔泰(1677—1745),字毅庵,清朝满洲镶蓝旗人,西林觉罗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也擅长文学创作,有《西林遗稿》传世。
  • 政治生涯:鄂尔泰在雍正年间曾担任江苏布政使、广西巡抚等职,参与了多起重大的政治活动。
  • 文学贡献:他的文学作品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作者的个人情感。

《恭和御制永定河元韵》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通过了解这首诗的内容、艺术手法及其作者背景,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清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