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七

子云为仁方,能事近取譬。
由近推至远,于人庶有济。
杜陵怀广厦,筑基方寸地。
下有将伯呼,上有皇风被。
四者咸来归,讵非宣圣意。
吁嗟兮斯堂,临汝者上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七》是清代文人过鸣冈所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深入介绍此诗:

  1. 诗人简介
  • 过鸣冈,清代无锡人,字石天,又字镇岳,号正谔。他家境富裕,喜欢宾客,初游京师时以文谒当权者,被讽笑后愤然返回故山,终身未再谒显贵。他的诗歌多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及社会的思考和感悟,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1. 作品原文
    子云为仁方,能事近取譬。由近推至远,于人庶有济。
    杜陵怀广厦,筑基方寸地。下有将伯呼,上有皇风被。
    四者咸来归,讵非宣圣意。吁嗟兮斯堂,临汝者上帝。

  2. 诗意解析

  • 近取譬:过鸣冈通过近处的小事来比喻或说明远大的道理,使读者易于理解并感同身受。
  • 广厦与基地:通过“杜陵”和“广厦”的比喻表达出建筑的宏伟蓝图需要从基础做起,只有打好基础才能建成高楼大厦。
  • 将伯呼与皇风被:这里的“将伯呼”可能指有远见的人,“皇风被”则象征着帝王或圣人的德治之风遍布天下。
  • 四者咸来归,讵非宣圣意:强调无论是小到个人的善举还是大到国家的治理,都应当符合圣人的教化之意,即实现天下大同的理想。
  • 斯堂临汝者上帝:表达了这座普济堂如同天上的神明一样崇高而神圣,它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庇护,更是向天地神灵表达敬意的所在。
  1. 文化意义
  • 此诗体现了儒家思想中重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感的理念,强调通过个体的努力对社会作出贡献。
  • 通过描述普济堂的建设过程和愿景,过鸣冈表达了对于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期待和祝福,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1. 艺术特色
  • 语言简练,用词精准,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深意而又不失美感。
  •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先设喻后抒情,最后点题,形成完整的意境和深远的寓意。
  1. 后世影响
  •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在后世得到了广泛传颂,多次被引用作为教育材料,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 该诗也被收录于多种诗词选本和研究著作中,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和文学的重要文献之一。

《筑普济堂成述怀七首 其七》不仅是过鸣冈个人创作生涯的一个高峰,也是清代诗歌宝库中的瑰宝。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建筑的赞美,更是一种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过鸣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赋予了这首普通的咏建筑之作以非凡的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