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过倪云林墓

松楸尝在望,一岁几经过。
烟水浮家日,风尘奈尔何。
远山余淡墨,疏雨起微波。
片石孤烟没,渔樵向晚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过倪云林墓》是一首由清代诗人过炳耀创作的古诗。以下是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与翻译
  • 原诗“松楸尝在望,一岁几经过。烟水浮家日,风尘奈尔何。远山余淡墨,疏雨起微波。片石孤烟没,渔樵向晚歌。”表达了诗人遥望着倪云林墓地的情景,以及岁月变迁和风尘对自然景观的侵蚀。
  • 译文:“曾经站在墓地前,眺望着远方;一年又一年,我多次来到这里。水面上漂浮着家的温馨日子,但风尘却让这一切变得模糊不清。远处的山峰仍保留着淡淡的墨痕,而细雨使得水面泛起了涟漪。一座孤独的石头在烟雾中消失,渔夫和樵夫在傍晚时吟唱。”
  1. 作者生平与创作背景
  • 过炳耀,字子文,号东篱,清代文学家、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丰富的生活变迁和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些经历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反映。他的作品往往以抒情见长,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思考。
  • 根据历史记载,过炳耀在晚年曾因政治原因流亡至他乡,这段经历可能影响了他的创作风格和内容。
  1. 作品鉴赏
  • 《雨中过倪云林墓》以其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吸引了无数读者。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哲思的画面,让人不禁沉思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时间与记忆在历史长河中的作用。
  • 诗中的“烟水浮家日”和“疏雨起微波”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静谧的氛围,也体现了过炳耀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自然美的敏锐捕捉能力。

《雨中过倪云林墓》不仅是一首美丽的古典诗词,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重要窗口。对于喜爱中国古典文学的读者,这首诗无疑是值得一读的经典之作。通过深入解读和欣赏,人们不仅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还能从中汲取到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