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酒八首 其四

日下繁香不自持,霜天白菊绕阶墀。
座中醉客延醒客,君问归期未有期。
秋水绿芜终尽分,阳台白道细如丝。
明朝惊破还乡梦,芳草如茵忆吐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饮酒八首 其四》是陶渊明创作的一首五言诗。此诗通篇运用了比喻的手法,通过“鸟失群离所至”这一形象来暗喻诗人自身曾经误入尘网、经历世俗变迁的心路历程,从而表达了对归隐田园生活的无限向往和颂扬。下面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陶渊明在官场上辗转多年后,于四十一岁时辞去小官职位,结束了长达二十余年的政治生涯。此后,他选择归隐,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田园生活成为他诗歌创作的主要题材。这首诗的创作时间约在东晋安帝义熙十三年(417年)左右,此时陶渊明确立了自己隐逸者的形象,过上了半耕半读的生活,其心境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2. 诗歌鉴赏:《饮酒八首 其四》以“鸟失群离所至”为喻,生动地描绘了诗人从误落尘网到最终归隐田居的心路历程。诗的前六句极言失群之鸟的茕独与徬徨,象征着诗人前半生的栖栖惶惶。而后半部分则写鸟之得栖身之所,矢志不再离去,这里诗人以孤松比喻自己的归隐之所,寓意深刻,体现了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赞美之情。

  3. 文学价值:《饮酒八首 其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展现了陶渊明对自由恬静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还反映了当时文人对于精神家园的渴望和追寻。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比兴”的传统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寄托于具体的形象之中,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饮酒八首 其四》不仅是陶渊明诗歌创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它也启示现代人要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享受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