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因 其二

误访春光到若耶,可怜颜色似寒鸦。
青衫我自嗟时晚,翠袖卿应怨日斜。
不是因缘虚火枣,莫将幽恨谱琵琶。
闲门原许东风过,为怕吹残一树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芳因 其二》是一首近现代诗人许宝蘅创作的七言律诗。下面将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1. 作者背景
  • 许宝蘅:许宝蘅,清末至现当代的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性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广泛关注和赞誉。许宝蘅不仅在诗歌创作上有所成就,其诗词集也被广泛传颂,成为后世研究中国文学的重要资料。
  1. 作品原文
  • 误访春光到若耶: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深刻感悟。
  • 可怜颜色似寒鸦:运用了比喻手法,将人比作颜色如同寒鸦般憔悴的人,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 青衫我自嗟时晚:描述了诗人对自己青春年华已逝的感伤,以及由此带来的遗憾和叹息。
  1. 艺术特色
  • 押韵严谨:这首诗采用了严格的押韵形式,使得整首诗的节奏明快,朗朗上口,充分体现了古典诗词的独特魅力。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无论是春天的美景还是季节变换带来的哀愁,都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弦。
  • 情感真挚:诗人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无论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还是对青春流逝的感慨,都是发自肺腑的真情流露。
  1. 历史意义
  • 反映时代变迁:作为近代诗歌的代表之一,《芳因 其二》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展现了诗人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批判。
  • 传承中华文化:《芳因 其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价值在于传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
  1. 鉴赏分析
  • 意象运用: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如“春光”、“颜色”等,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想,使诗歌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
  • 语言美感:从语言上看,《芳因 其二》的语言流畅优美,用词考究,读来琅琅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文化影响
  • 教育意义:作为文学作品,《芳因 其二》对人们的思想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能够启发人们思考人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 审美价值:作为艺术作品,《芳因 其二》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能够为人们的审美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芳因 其二》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录,一个时代的缩影。它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