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蒋孝廉夜话归而有作

吴楚江流偶聚萍,西窗促膝一灯青。
尊开竹叶刚人日,堂废梨花驻客星。
论古不妨千百载,学书犹有十三经。
天涯辛苦谁知己,赢向书堆乞蠹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与蒋孝廉夜话归而有作》是清末近现代初诗人许宝蘅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与友人深夜交谈的愉悦和对知识、友情的珍视。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许宝衡,生于1875年,浙江仁和人。光绪壬寅举人,清末曾任学部主事等职。
  • 他不仅是一位有才华的诗人,还涉足政治,历任多个重要职务,晚年致力于教育和文化遗产的研究,晚年在北京市著述和教学。
  1. 诗歌原文
    吴楚江流偶聚萍,西窗促膝一灯青。
    尊开竹叶刚人日,堂废梨花驻客星。
    论古不妨千百载,学书犹有十三经。
    天涯辛苦谁知己,赢向书堆乞蠹灵。

  2. 诗歌内容解析

  • 第一二句:“吴楚江流偶聚萍,西窗促膝一灯青。”通过描绘吴地(可能指江苏)楚地江流交汇的景象,以及夜晚在西窗下促膝而坐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温馨的氛围。这种景象不仅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亲密无间,还体现了他们共同享受文学与历史的雅趣。
  • 第三四句:“尊开竹叶刚人日,堂废梨花驻客星。”描述了两人品茶赏月的场景。在这里,“竹叶”象征茶,“人日”即农历正月初一日,象征着新春的到来,“梨花”则可能指的是梨树或梨花的意象。这些元素共同营造了一个和谐宁静的夜晚氛围。
  • 第五六句:“论古不妨千百载,学书犹有十三经。”表达了对历史长河中伟大思想家的钦佩之情。这里提到“千百载”,表明对历史知识的深入探讨可以跨越时间的界限,而“十三经”则可能指的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学问的尊重和热爱。
  • 第七八句:“天涯辛苦谁知己,赢向书堆乞蠹灵。”透露出诗人对于志同道合之人的渴望。这里的“天涯”意味着远离家乡、四处漂泊的生活状态,而“知音”则是理解自己、支持自己的朋友。诗句中的“乞蠹灵”可能是一种幽默的说法,形容为了求得真知灼见,不惜沉迷于书籍之中,甚至希望从书中汲取养分。

《与蒋孝廉夜话归而有作》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也反映了他对知识和文化的热爱。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