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然一笑,甚功名争竞!
杖履归山亦天幸。
想当年薄宦,羊石浮沉。
遭坎壈,惟有乐天知命。
有时招伴侣,拈韵敲诗,亦自饶余老年兴。
搔首望昆明,满目牢愁。
伤心处,战云无定!
为甚事干戈日鏖争,归隐谢时人,薜萝山径。
洞仙歌 和陈智君
介绍
《洞仙歌》是一首由清朝的陈智君所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仕途的深刻思考和感慨的古诗。这首诗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许南英在台南时曾参与崇正社、浪吟诗社,与施士洁、汪春源、丘逢甲、陈望曾等人唱和往来。
《洞仙歌》的原文如下:
哑然一笑,甚功名争竞!杖履归山亦天幸。想当年薄宦,羊石浮沈。遭坎壈,惟有乐天知命。有时招伴侣,拈韵敲诗,亦自饶余老年兴。搔首望昆明,满目牢愁。伤。
这首词通过描绘诗人面对名利的态度,抒发了他对人生、仕途、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感慨。其中“哑然一笑”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争斗的淡泊态度,“杖履归山亦天幸”则反映了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喜爱与向往。整体上,《洞仙歌》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生活态度,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洞仙歌》的创作背景和意义也值得人们深入探究。它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个时期中国社会动荡不安,政治变革频繁,许多文人墨客都在寻求个人的精神寄托和思想出路。许南英作为一位有影响力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洞仙歌》的艺术特色也非常突出。首先,它的语言优美,诗意盎然。例如,“有时招伴侣,拈韵敲诗,亦自饶余老年兴。”这一句既体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情趣,又展示了他对诗歌艺术的热爱和追求。其次,这首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全诗分为前后两片,分别描写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深刻的内涵。最后,《洞仙歌》的艺术魅力还在于其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通过对名利得失的淡然处之,对人生道路的思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展现了他深邃的思想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洞仙歌》不仅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内涵和丰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不仅让人们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让人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