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宫怨 其二 (丙戌(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

庭院沉沉昼漏长,轻阴树底咽啼莺;
楼台深锁无人到,惟有葵花向日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时宫怨”其二(丙戌(光绪十二年、一八八六))是清朝末年诗人许南英所作的一首七绝诗。在这首诗中,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宫廷中的日常生活,通过庭院深沉、昼漏漫长等意象,表达了宫中生活的寂寞和空虚。

从诗歌的开篇“庭院沉沉昼漏长”可以感受到一种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静寂。庭院深闭,昼漏声声入耳,仿佛连时间都在这沉静的氛围中缓缓流逝。这种对时间的感伤与对现实的无力感,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的一种无奈。

紧接着,“轻阴树底咽啼莺”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哀婉的画面。轻阴笼罩之下,树荫下传来的是鸟儿的啼叫,这些自然界的声音与宫廷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之感。诗人在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隐喻了宫廷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进一步地,“楼台深锁无人到,惟有葵花向日倾”则是对宫廷内景的另一种描绘。楼台高耸而深锁,象征着权力的冷漠和隔离。而“惟有葵花向日倾”则形象地表达了即使在这种封闭压抑的环境中,仍有一些事物保持着生机和希望,如葵花般向着太阳,不畏风雨。

“猿诗词”部分可能是诗人的自况或寓意,通过对动物和事物的比喻,抒发了诗人自身的感慨和思考。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使其不仅仅是对宫廷生活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

“四时宫怨”其二不仅是对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人生、政治和社会变迁的一种深刻反思。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深刻的寓意,许南英成功地将个人的悲欢离合融入到宏大的历史背景之中,使得这首诗成为清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