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梅花帐额(乙酉(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

梦回书幌漏将残,曾与梅花耐岁寒。
频唤山妻烹苦茗,一庭明月压阑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题梅花帐额(乙酉(光绪十一年、一八八五))”是清末诗人许南英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背景:许南英,原名许士英,号蕴白、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等,祖籍揭阳,后移居台湾府城(今台南市)。他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一生经历多次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但都未改变他对文学艺术的追求和热爱。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后世文人墨客有深远影响。

  2. 诗歌原文:《自题梅花帐额》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抒情意味的诗作。首句“梦回书幌漏将残”,描绘了一个深夜读书人回到书房的场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知识的积累。接下来“曾与梅花耐岁寒”,表达了诗人对抗艰难岁月的坚定意志。第三句“频唤山妻烹苦茗”,反映了诗人生活的简朴与内心的宁静。最后一句“一庭明月压阑干”,则以明亮的月光为画面,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光明和希望。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考,体现了晚清社会风貌和文人心态。

  3. 文学地位:许南英的诗歌不仅展示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文人的精神追求。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家,他的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展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他的诗作在表达个人情感的同时,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和社会风貌。

  4. 历史影响:许南英的生平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的诗歌和书法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在后来的历史长河中被人们所传颂。他的诗作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内涵,成为研究清末民初文化的重要资料。

  5. 现代价值:在今天的社会背景下,许南英的诗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通过对他的诗歌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背景和个人命运,同时也能从中得到生活的智慧和艺术的启迪。

《自题梅花帐额》不仅展示了许南英的文学才华,也反映了清末社会的风貌和文化氛围。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个人精神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