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陈省三观察、雨三鹾尹昆仲(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

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壮心销烈士,悲泪洒新亭!
末路谁相顾,元方两弟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陈省三观察、雨三鹾尹昆仲》是一首清末诗人许南英创作的诗。下面将详细解读这首诗:

  1. 作者生平
  • 许南英,字叔子,号琼台,清代著名诗人,他的作品以表达忧国忧民的情感而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1. 诗歌原文
  • 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描述了诗人在动荡年代中,因战乱漂泊无定的生活状态。鮀浦,即现在的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鮀湾,这里曾是许南英的居住地;羊城,则指广州,古称羊城,是当时的商贸中心之一。诗人选择在此落脚,可能是因为广州相对安全,便于谋生。
  • 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描绘了战火过后,一片荒凉的景象,如同被废弃的皮革一样。”人馀虎口生”,意指战后的人们在生死边缘挣扎求生。
  • 壮心销烈士,悲泪洒新亭: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壮志未酬之感以及对国家的忧虑。这里的“新亭”是三国时期东吴王孙皓在新筑的亭台上设宴饮酒的地方,常用来象征失国之痛。这句诗透露出诗人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悲观与担忧。
  • 末路谁相顾,元方两弟兄:反映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这里的“元方”可能指的是他的两个弟弟或兄弟,他们或许也是那个时代的一分子。
  1. 诗歌背景
  • 此诗创作于清末乙未年(1895年),当时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国内矛盾激化,社会动荡不安。
  • 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文人,许南英在诗中不仅表达了对国家现状的不满,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与悲壮之情。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许南英善于运用生动具体的意象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如“牛皮”喻示着战乱带来的破坏与荒芜,“虎口生”则形象地描绘了战后人们的困境。
  • 情感深沉:整首诗洋溢着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和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读来令人动容。
  1. 历史影响
  • 该诗不仅是许南英个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成为研究清末历史的重要文献。诗中反映出的社会现实与历史变迁为人们提供了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窗口。

《赠陈省三观察、雨三鹾尹昆仲》不仅是一首诗歌作品,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诗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时代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