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桥荒惊积雨,径尽见层峰。
好是巴山雨,添君夜话浓。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赏析
许南英,字蕴白,是台湾府城(今台南市)的文学才子。他的作品《送王泳翔屏山访友》便是一首展现友情与自然之美的佳作。诗中描绘了友人王泳翔探访屏山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在与朋友相聚时的喜悦和对自然景观的赞美。
诗的开头两句“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便为读者勾勒出一个宁静和谐的山景画面。随后,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登山所见的自然风光:“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这里不仅展现了夕阳下的古树,还有那遇见迷路的渔夫,增添了几分生活气息与诗意。
接着的桥段“桥荒惊积雨,径尽见层峰”,则通过雨水和山路的变化,进一步营造了一种幽深静谧的氛围,让人联想到友人在山间小径上的探索和发现。最后一句“好是巴山雨,添君夜话浓”,更是点明了天气变化与友情加深之间的关联,让整首诗歌的情感层次更加丰富。
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来表达情感,例如“斜阳”、“迷津”、“野老”等,这些意象都极具画面感,能够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之中。此外,诗中的一些比喻手法,如“就花缺处补茅庐”,也巧妙地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融合在一起,使得作品具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不仅仅是一篇关于自然美景的描写文章,更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艺术形式。它展示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友谊,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想。在阅读这样的诗篇时,人们不仅能体会到语言的美,更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生活的哲学和精神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