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舌 冬月

碧瓦棱棱霜重,红帘漠漠烟轻。
添得姮娥今夜冷,难言有恨无情。
影里山河缥缈,光中蟾兔分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鹦鹉舌 冬月》是明代文学家许嗣隆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鹦鹉舌·冬月》:

  1. 作者简介
  • 许嗣隆,字山涛,号文穆,江苏如皋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词人,也是冒襄的表弟,康熙二十一年(1682)进士,曾担任过侍讲学士等职。
  1. 诗词原文与翻译
  • 原文:碧瓦棱棱霜重,红帘漠漠烟轻。添得姮娥今夜冷,难言有恨无情。影里山河缥缈,光中蟾兔分明。
  • 译文:在寒冷的冬月,碧瓦上覆盖着厚重的霜,红色的窗帘轻轻透出一缕烟雾。月亮被厚厚的云层遮住了,使得嫦娥今夜显得更加寒冷,无法表达她的怨恨和无奈。在这朦胧的月光下,山水的影子若隐若现,明亮的月光中,明月和兔子清晰可见。
  1. 创作背景与赏析
  • 创作背景:许嗣隆的这首《鹦鹉舌·冬月》创作于冬季,反映了当时的季节特征及文人对自然现象的感慨。
  • 艺术特点:通过对冬日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季节变换的敏感以及对自然之美的赞赏。
  1. 词作鉴赏
  • 主题思想:通过描写冬月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人间情感的深刻体悟。
  • 艺术手法:运用了对比、比喻等多种手法,使词作既有画面感又富有哲理性。

除了以上内容,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在欣赏古代诗词时,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作品的时代背景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更好地理解词的内涵,还能把握词的艺术风格和历史价值。
  • 学习古代诗词不仅要理解其字面意义,还要深入挖掘其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这对于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大有裨益。
  • 古诗词的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因此在学习和欣赏时,应注重品味其中的韵味和哲理,而不仅仅是逐字逐句的解析。

许嗣隆的《鹦鹉舌·冬月》不仅展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艺术才华,也体现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这一经典作品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领略古人的智慧和才情,还能深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