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初临 本意

麦飏轻花,荷浮细叶,才知昨日春归。
酿雨含晴,晓寒庭院添衣。
柳花偏罢游丝。
傍湘帘、又过楼西。
海棠开后,金梭烟重,玉剪风低。
久和笋绿,渐觉梅黄,香兰习习,芳草萋萋。
清和时候,江南最惹相思。
更有谁知。
一双戏蝶向人飞。
自徘徊,昼长夜浅,好梦依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夏初临·本意》是一首清初文学家陈维崧创作的词作,这首词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也展示了他对生活情感的深刻理解。下面将对这首词的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背景:该词作于康熙十二年癸 丑(1673年),具体创作日期为三月十九日。这一时期的陈维崧正值其文学创作的巅峰时期,他的许多词作都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个人的情感体验。
  2. 内容解读:上片描绘了初夏时节江南的风光,通过“拆绵时节”的春意渐逝,展现了词人对逝去季节的感怀。下片则转向集市的热闹场景,既勾勒出夏初时节的繁忙景象,也映射出作者对此时光流转的感慨。全词通过对春夏交替之际的自然景观和市井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文人对于生命流转和自然美的深刻体悟。
  3. 艺术风格:陈维崧的诗词多有豪放大气之作,而《夏初临·本意》则显得细腻温婉。词中的景物描绘生动具体,如“梅天”、“麦候”、“清阴”、“橙花”等,都通过细致的观察赋予了景物以生命力和情感色彩。这种细腻而又不失宏大的笔触,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张力。
  4. 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象征着希望和新生,而夏天则代表着繁荣和生机。陈维崧在词中巧妙地将这两种季节的特点结合在一起,既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也寄寓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这种跨越时间维度的思考方式,展现了词人的深厚文化底蕴。

陈维崧在创作《夏初临·本意》时,还融入了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例如,他通过对春末夏初时节自然景观的描述,抒发了自己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又如,他在描写集市繁华的场景时,也透露出对世俗生活的热爱和对人际关系的珍视。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词作的内涵,也为后世读者提供了一种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的新视角。

《夏初临·本意》不仅是一篇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文学作品,也是了解清代文人生活和情感世界的重要窗口。它不仅能够让人们领略到陈维崧独特的艺术才华,也能让人们从中学到如何用心去感受和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奥妙。

相关推荐